IMG 8988


第五大週自治會校長報告

 

我今天要報告的事情比較重要一點,因為我21年從來沒有講過,我都忘記講這件事情,就是什麼是全人。三年前我們去英格蘭的時候,也有人問起我們學校為什麼叫全人。我忘了解釋這件事情。為什麼叫全人?全人跟所謂的民主教育有什麼不一樣?其實全人就是升級版的民主教育。

12376229 1033003640127287 3900118466921200092 n

 

文/李依娜

    2015年最後一天,翻完了劉若凡的《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第二遍。

    闔上書,窗外已暮色四合,此時距離我離開全人已經十多天了。期間我反覆的思考我在全人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比如生活學習在森林深處的全人學子從這個和善、單一的環境出去之後如何適應多元複雜的社會?比如全人開放、和善、真誠的氣質是如何形成的?比如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學校真的就是只能是一種水火不容的二元對立關係嗎?如果是,那麼小眾教育的全人和體制學校抗衡的方向和終極目標在哪裡?僅僅是拯救極小一部分有條件享受另類教育的孩子嗎?如果不是,那麼兩者是什麼關係了?在這種關係裡能否調適出一條我們都想要的理想的教育路徑了?

「不過就試試看嘛,我基本上是樂觀的,這東西,我相信它的價值是存在的。我不曉得它會多有意義,或許只是一小盆份量的意義,但是我認為整個方向來講,對我們的環境,它會是正向的事情。我沒有辦法去抓、說它多有意義,但是在我的生命經驗裡面,我認為,它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事情,是值得推廣的。」-----小州

1450784248 917624875 n 

小州參加2013年的反核遊行。(圖片來源:小州臉書,由呂宗祐提供)

 11269515 916660081761644 5064550292714557285 n

這是一所位於卓蘭大坪頂,樹林環繞的學校,全校大約有一百人。我們是一所住宿學校。重要的是,我們遵循的是 「民主」原則。所以說,我們是一所 「民主學校」。在這裡,我們不僅提供了自然的環境,更提供了一個寬容的環境,並且時時維護這個寬容的環境。 

IMG 0493

All sorrows can be borne if you put them into a story or tell a story about them-Isak Dinesen 

所有的哀傷都可以被忍受,如果你可以把它們放進故事裡或說一個關於他們的故事。〈艾薩克.迪內森--丹麥作家〉

      我們的社會裡瀰漫著一股深層的焦慮,鮮少有人深入這焦慮的源頭去仔細杷梳。這焦慮會讓人失去一種溫柔的能力,特別是父母或老師在面對小孩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把小孩當作一個有尊嚴的主體,我們不相信小孩有能力、責任和權力去決定如何為他們自己的生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其實許多父母或老師是想要改變的,但是焦慮似乎時常占上風,讓父母對小孩的愛或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變質成為一種權力和宰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