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Q
(攝影 / 俞萱)
- 什麼是全人教育?全人教育的主要內涵為何?
由興趣、好奇心和遊戲動機所驅動,專注投入到創造性的工作和行動中,此時人的理性與感性,處於和諧完整的狀態,我們稱此狀態為全人狀態(holistic state)。全人教育就是去協助孩子體驗這種狀態。
- 全人會不會太自由?
自由是一種獨力承擔責任的權利。責任又分成兩種,一種是個人責任/選課權,自己選擇的課程就要去完成它。另一種是社會責任/公民權,全體師生共同決定的事情,就要一起去遵守它。
權利與責任是一體兩面的概念,更多的權利就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要承擔。
- 什麼是全人2.0!和現在的全人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有人說全人開始限縮自由了?責任與自由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全人2.0版與現在的全人最大的區別是,我們對自由有更深刻的理解。過去由於概念和語言的糢糊性,還有溝通的缺乏,導致對「自由」產生巨大的誤解;以為自由就是為所欲為。
我們要很清楚的宣告:自由與責任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沒有責任引導的自由是盲目而毫無意義的,沒有自由做為基礎的責任是奴隸的德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是天上掉下來的稫利,它指的是空間的開放性。如何利用這麼大的探索空間,去學習承擔自由和體驗責任,才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沒有自發性和責任承擔的任何經驗,都不能稱為自由。
- 全人遇到最大的困難何在?
全人最大的困難來自於社會的誤解。
全人在所有的教育改革行列中,獨樹一幟之處,在於我們直接面對教育最根本性的問題:威權社會把孩子當做可以用權力任意揑塑的黏土,捏塑完成後放入窯中燒烤成型,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形態,無法維持可塑性。
全人不否定、不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由與尊嚴,透過平等而開放的對話探討知識、決定公共事務、解決衝突。這正是我們這個威權社會的教育最缺乏的要素。
我們的困難其實就是我們社會的困難。我們社會如果不面對這個問題,教育改革只會原地打轉。
- 全人會不會挑學生?怎麼挑?
全人入學的程序,需要家長和孩子一同來學校參與面談。我們最重視的是同學的意願,如果同學還沒有準備好面對新的環境,我們不會只採納家長的意見而錄取同學入學。
對於還未準備好、或有疑慮的同學,我們建議先參加十天的短期試讀,與全人所有師生進行一段實際的生活和學習歷程,讓彼此相互認識之後,再進行評估與回饋。
開始就讀後,我們會有諮詢機制,協助同學適應學校民主機制、進入學習狀態,適時地回饋同學狀況給他自身及家長。在這過程中,彼此釐清、核對自由/責任一體兩面的真正意涵。
- 在這麼自由的環境,如何確保學科基本能力?
什麼是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是進入文明世界,能夠獨立成長,自我實現所需的條件:一是在民主世界與人平等對話、共同討論對話的能力,一是對當代文明基本語言的掌握。
民主學校將「平等對話」當作學習的起點:透過與家人、諮詢老師的平等對話,學習為自己的學習做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每學期初選課時,師生之間會有課堂約定,也會透過對話機制,隨時核對彼此的需求跟期待。
在基本語言的掌握方面,我們的課堂設計固然注重對話討論、師生互動,但也兼顧基本能力的課堂練習。我們只是不以考試主導我們的教學方向、不做填鴨的紙筆測驗。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得到一份對他未來人生、進入文明社會真正受用的語言能力:理解、探索世界的能力。
所以若同學能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並且依照學校的課程規劃進入課堂學習,我們認為他們的真實學科基本能力,並不會落後於其他學校同學。
- 學習需要楷模和引導,學校建立何種機制協助學生自主學習?
學習最核心的事,就是學習「如何自主學習」。人本來對於事物就有好奇心,學校只是營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而已,不需透過競爭或比較來激發學習。
在這個開放環境中,每位老師都是具開放性、喜歡對話、努力學習新事物的同學者,大孩子在這種氛圍裡成長茁壯,他們的學習歷程、經驗表現,也會是低年級學生可以參考的榜樣,從而形塑這個學校的內裡性格。這是開放、友善環境的引導。
在機制安排上,可分兩部分來看,一是自發性、其次是延續性:
自發性的培育是,學生可以共同連署,邀請兼任教師開社團性課程,也可以請學校教師諮詢其自主學習。我們有許多舞台,學生可以提出個人計劃、申請經費,投入一項創作或研究,呈現分享。也可以投入合作式行動的規劃,比如登山、戶外探索、樂團、讀書會、校園規劃、期末舞台呈現等團隊工作。
延續性的引導是,在數學、英文、中文這些需要累積及基礎能力的科目,我們會每學期作質性的觀察評量,更新同學的學習診斷、學習表現,讓他了解自己在學習路徑上的位置、進度,作為自己選課,決定學習目標的基礎。
- 全人會不會讓小孩眼高手低?
在同學剛入學的時候,我們重視協助的是一學期的自訂目標能否完成。例如:在選課的時候,每一門課都會有詳細的達成目標與做法。在確定學生有自信能完成,並且有決心完成的情況下,才會完成一門選課手續。如果沒有正式選課的,也歡迎旁聽。旁聽生完成課程目標的,也可以申請檢定拿到學分。
對於還沒有自信的學生,我們會建議先選一到兩門課先嘗試看看,從這些小目標中去理解自己的能力,再去挑戰更長遠的目標。
- 全人學生如何適應外面的真實世界?全人23年來,校友經驗如何?會不會適應困難?
台灣承襲了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作法,金錢是取得資源的唯一手段,未成年則是靠考試分數取得資源。在對數字的盲目追求中,隱含的意思是:這些數字代表了一個人的價值。
如果您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由這些數字所決定的,您可能有勇氣走上一條自我實現的路。如果您有所存疑,那麼能提供安全感的大眾路線會比較適合您。
畢業校友的煩惱,跟一般中學畢業生的煩惱,其實並沒有甚麼不同。
- 貴校雖然標榜學生自治,但卻常有新生被不當對待的傳聞,媒體甚至有霸凌的相關報導,校方有何說法?如何處理?
生活自治機制,是由學校全體師生共同決定,並非由學生單方決定。老師扮演溝通的橋樑,依照當事人的意願去面對問題。如果爭執的雙方對事實的認定有所爭議,會交由一個公開的法庭進行核對,待事實的認定無異議後,才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如何補償。
在全人,暴力是一個不被允許的手段(包括侵犯隱私權與財產權),最嚴重的情況下可以被判到無期限停學,必須經由全體師生的諒解之後才能復學。
關於自由時報的報導,那是新生家長與學生返校發現寢室的混亂後,直接離開學校後與記者說明的片面訊息。很遺憾在後續的處理中,他們沒有機會與當事人一起參與。
在調查了解事發經過後,我們知道那件惡作劇並不是針對該新生的。經由生活自治機制處理,這件惡作劇因侵入他人房間,為暴力行為,判定無期限停學,破壞公物須賠償。惡作劇的學生承擔了該暴力行為的後果。
- 如何看待電玩?學校這麼自由,學生會不會沈迷在電玩裡?
電玩產業(互動性與自由度高的類型),將來會取代電影產業,成為人類最主要的娛樂活動。會沉迷之中,主要是與人真實互動的意願低,或現實生活的成就感低,這些是由過去的個人經驗造成的挫折。
全人能提供多元的環境,讓人能夠嘗試與現實生活重建連結。只要學生願意去嘗試,這是不錯的環境。但是在沒有意願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違反學生意願去逼迫他上課,因為有可能造成的反彈更大。
依據過往的經驗,如果已經有沉迷電玩現象發生,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脫離。
- 我的小孩正值叛逆期、拒學,適合來全人就讀嗎?
什麼是一個叛逆的小孩?「叛」是去挑戰家庭或社會傳遞的價值觀,「逆」則是對威權的反抗,不聽大人的話。在全人,所有既存價值觀都是可被挑戰的。我們在課堂中平等對話、在大小會議中討論公共事務及哲學問題,讓同學學習思考、傾聽、表達自己的想法。
開始質疑,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開始,不該一概叩上「叛逆」、「找麻煩」的刻板印象。我們認為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
反之,威權教育則是用恐懼來控制小孩,逼他們服從一些可能禁不起挑戰的意見。
在全人,大人的意見只是眾多意見之一,彼此透過相互說服,來進行公共事務的決策。所以叛逆的小孩來到這裡,他其實無所反抗。
小孩為什麼拒學?一個人還不覺得餓,卻一直被強迫灌食,最後難免看到食物就怕。這不只是食物(學習內容)本身的問題,還有整個傳統學校的空間規範、老師高高在上的形象、對於不聽話的人施展身體或語言暴力(輕蔑及羞辱)、同學間的競爭氛圍等等,都讓「學習」這件原本單純且快樂的事變質。
全人的空間讓人自在,老師的角色是一個有經驗的、好的學習者,帶著同學一起成長,我們讓學習這件事回歸到同學自己,為了完善自己的生命尋找養分。
- 沒有主動性、自主學習習慣的小孩,你們如何引導他?
推薦他一些課程,讓他選擇至少一個稍微有興趣,或不排斥的課,訂下自己的學習約定並完成,從一個一個小的成功經驗慢慢累積自信。課堂是一個開放對話的空間,我們練習發問,也練習傾聽。練習發問的過程,能幫助人找回原先被壓抑的好奇心;當一個小孩知道自己的意見會被認真看待,他會越來越有參與的意願。
- 聽說全人有所謂的三方會談,可否具體說明。
三方會談是表達、核對校方、家長與同學之間想法的正式場合,可以由任何一方提出。例如:當同學對自己擬訂的學習計畫無法達成,無法逐步累積成功的經驗或履行承諾(包括對自治會決議的尊重),既有諮詢機制成效又有侷限,無法有效協助同學改善學習情形、自我負責時,我們會啟動親師生三方協談。
透過這樣的機制,親師生三方重新確認,是否都確實了解全人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真締,即:「學會怎麼對自己負責,學會怎麼跟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平等對話。」
- 全人希望的家長角色?
與其說全人希望的家長角色,這更是對所有現代父母的期待:父母應該具備開放性和多元價值,遇到觀念衝突時,能以平等對話取代單向權威支配或命令。
當孩子遇到生活與學習困境,能不僭越學習主體的意志與需求,可以提供意見,但儘量將最後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 全人的學費(為何這麼高?)
全人學費採統包制,每學期新台幣十五萬元,包括學雜費、必修及絕大部分選修課程費、住宿及三餐餐費、登山、戶外教學費用等。(小學通勤生每學期八萬元)
全人學費也許讓一些家庭感到為難,主因是全人立案八年來未取得政府任何補助。比較一般公校花費、與私校學費,可知那是辦學的最基本開銷。持平而論,全人學費並未偏高。
我們目前正積極爭取,政府合理補助實驗學校的辦學經費。一旦辦學經費獲得政府挹注,全人學雜費未來有機會再作調整。
- 全人為何開始招收小學生?
從中學辦學的經驗,我們看到,從小在民主、平等對話的家庭中成長的小孩,比較不會誤解自由,有主動學習的活力,能承擔責任。我們也相信,每個小孩,不論是五歲還是十三歲,都有做決定、承擔責任的能力。
所以,平等對話的民主教育,最好是從小做起、從家庭做起。全人要義不容辭的促成這件事,讓民主學校成為民主家庭互相支持、共學的平台。
- 小學生和中學生一樣住校嗎?
不住校。我們認為在小學階段,家庭的照顧功能,及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除非有個別考量,得到校內寄宿家庭的支持,小學生一般來說會以通勤方式上學,學區還是會以台中、苗栗鄰近地區為主。
- 小學生的課程規劃如何?
進入文明初始階段,該有的養分我們都會按階段提供。我們只是更接近學習當中的遊戲本質、更信任小孩的自發性、在小班制的開放討論環境中,更能配合每一個人的不同個性發展。
從小學階段,兒童就有權利自己選課。我們尊重同學與家庭討論過程中,同學自己的選擇。我們會和父母共同討論,學習如何以開放的態度,傾聽同學自己的傾向,給予適合的引導。
遊戲有一種平等的特質,即便是學科學習,我們也是以專題的方式,讓同學自己提出好奇的問題,共同想出可能的解釋、解答方式,其中也包含制定遊戲規則。教師扮演的是有經驗的學習者、適時提供有效資源的大人、以及煽風點火維繫火苗的同伴。
上午安排的是偏重思考的學科課程,下午安排的是偏重遊戲的社團課程。小學生也會和中學生一樣共同參與全校自治會、法官團,並擁有同樣的發言權及表決權。
- 小學生的自由度?
自由意味著承擔責任的能力,在安全方面、以及節制使用智慧型手機方面,我們顧慮小孩能承擔的有限,因此會多一些限制。主要有兩點:一、無特別理由不帶智慧型手機。二、請假離開學校必須家長同意。
- 小學生的學習節奏?
小學生一天學習節奏的安排是:到校後,先進入小學生自己的窩,由諮詢老師營造生活小組的氣氛與活動,以室內靜態活動為主,進入學習節奏。上午是學科學習,進行對話思考、分組討論。下午是以遊戲為主的體驗、社團課程。放學前,會回到自己的窩裡,做一天的簡單回顧,在室外玩一些動態的遊戲。
不同於中學住宿生的十天大週制,小學生為配合家長作息,同為週休二日制。
課表安排有個特別處,是以兩週為一個單位,前一週的週一、後一週的週五,會安排彈性的專題課、以及外出的行動學習課程,並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規劃。
每週二下午是自治會時間,會有一週是小學部自己的會,一週是全校共同的自治會。
- 學生年齡層歧異這麼大,如何確保小學生的學習權益不受干擾?
累積型的學科課程,進度相同的會在同一班。討論型的課程就不受年齡限制,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發言機會。體驗型的課,則會依體能、經驗,作出分級及時間分段的安排。
空間使用上,會安排小學生自己的窩、自己的圖書空間、遊戲室。教室也會安排在同一區。
- 課程小學讀體制外學生,畢業後應不應該繼續讀體制外?
應該以學生的意願為主,讓他選擇自己人生的路徑。讓他選一個能感覺安心,並且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的環境。
- 有什麼樣的管道可以更深入了解全人?
我們每學期會舉辦至少二次的校內參訪,安排校園導覽、校務暨課程運作解說、座談對話、自由聊天等單元。
針對學生,我們每學期都規劃有「全人體驗營」及「全人短期遊學體驗」,可以深入體驗全人生活與學習情境。
針對成人,可參加本校規劃辦理的「自由教師暨民主教育工作坊」。
我們每學期都會辦理辦學招生說明會。
我們的網站有充分的辦學理念及實務運作說明及相關文章,歡迎上網點閱。全人實驗中學網址為:http://holistic.org.tw/
我們有專屬臉書專頁,隨時公佈學校活動及全人民主教育相關貼文,請搜尋「全人實驗中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olistic.edu.tw/?ref=bookmarks
網路上有多部全人中學紀錄片或相關影片,歡迎搜尋「全人中學」或「全人實驗中學」觀賞。
全人中學招生影片:
如希望我們提供活動相關訊息,歡迎點選表單連結,留下訊息,謝謝。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ExRBP3HuhiDTSV_LZ4drmOG26MXc9mHRS_OB4w-DVV0/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