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上層分類:文集
分類:全人的學習機制

第三,是不放棄自己的能力。在分離的憂傷中,他意識到了「非人性」專斷的力量,以及因此造成的創傷和焦慮。這時他會面臨兩個選擇:因為害怕受傷,所以選擇順從;或是選擇不放棄。我們希望他會選擇不放棄,有勇氣成為一個人 (courage to be)。不放棄,意味著接納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不放棄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自由,以及承擔作為一個人的代價。

最後,是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也就是首先在生活中發展,而後延伸到公共事務中的,表達與協調溝通的能力。民主只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才能展現其真正的人性意涵,也就是:不會對他人無動於衷。

我們在期末所作的原力學分討論會,比較像是個儀式。我們共同回顧這一學期每個學生的成長和轉變,作出描述、命名,並賦予意義。就像蘇格拉底在雅典市場所做的,不斷的反詰,去重新認識那些德行 (virtue)。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認識你自己」。

 

「原力學分」的實際說明:

1. 原力學分,全名為「理念學分」,或是「grit」學分。什麼是 grit? 簡單的操作性定義是,以下這些人格特質的總和:勇氣、好奇、樂觀、堅持、勤奮、回復力、自制、熱情、感激、與人為善、拿捏人際分寸。

2. 我們認為,傳統以「認知能力」為導向的評量方式,不足以描述一個學生在全人的成長,也不足以表達全人教育,生活與學習合一的特色。因此我們在成績考查辦法補充規定中,增訂了「理念學分辦法」,授與學分。

3. 執行程序:

a. 擬訂理念學分檢核表,包括人際關係、公共參與、社區服務、生涯規劃、領導統御、教學實習、生活藝術、體能訓練、探索與啟蒙等面向。

b. 諮詢老師與學生作期末會談後,由學生主動寫出自評。諮詢老師則根據這學期與學生的會談及觀察,作出整體描述及初評,並整合進檢核表。

c. 由三到四位諮詢老師合組複評小組,交叉討論初評的適當性。原則上每項參考指標須有一些具體事蹟,並描述其意涵。每項給予一學分,最多七學分。以上複評需張貼於公佈欄給大家公評。

d. 對複評有不同意見者,需在總評會中討論。總評會由所有教師組成。討論宣讀確認後,授與學生理念學分。